沙拉菜,你懂得處理嗎?
我們通常買超市處理好的沙拉菜,稍微洗一下,用脫水瀝乾水分就上桌。
我昨天買了一袋袋包裝好的奶油萵苣,火箭菜跟小蘿蔓。
回家後沒有馬上解封,以致很多接觸根部或葉片,因為接觸到水分以及冰箱溫度而腐爛。
今天,趕緊打開處理,一邊想起之前我去成都當餐飲老師的往事。
當地的那些成都朋友,也是對生菜處理很陌生,往往菜商送來時好好的,都讓他們隨地亂放沒即時處理,放到軟爛失水,等我飛到成都時,當場一看超傻眼。
回想過往的美食記者生涯,有次,有個米其林級外國大廚來台的記者會上,我就私下詢問大廚,他本身對於這次發表菜餚的感想。他私下偷偷跟我說,你們台灣對於生菜沙拉的認識很淺。
其實,我也相當認同。第一,是我們種出來的生菜,本來就體質薄弱。第二,我們對生菜沙拉的處理也很隨便。第三,沙拉本來就不是我們會愛吃常吃的一類。
回到沙拉生菜的世界,很多歐洲餐廳(講究類似米其林餐廳或鄉下的餐廳)往往自己開闢一片菜園,只為了「縮短產地到餐桌的距離」,也做到「保持採摘後到餐桌食用時的鮮度與口感」。甚至,連入菜的香料草植物,如迷迭香,百里香,馬約蘭,奧勒岡或月桂葉也種在菜園裡。畢竟,用新鮮的,風味還是會比乾燥後的好很多。
廚藝的路,很生活也很漫長。但,樂趣也在其中。像我洗着菜葉,不小心發現一個小生命,也表示這些生菜本身是可以安心吃的。哈哈哈。
話說,為了煮獵人雞,我到市場買了隻全雞來處理。又貴又麻煩,以後還是別了。
想起我小時候跟我媽一起回鄉下阿嬤家,看到我媽在三合院的庭院裡抓了阿嬤指定的雞,一陣追逐忙活後,按住這雞,然後拿起刀子在跑得很喘的雞脖子上輕巧地劃上一刀,然後拿個台式古早陶碗裝汨汨流下的雞血。接著拔雞毛,一陣子旋風式流利手法去毛後,光溜溜的雞毫無羞恥心地攤在陽光下。
不遠的廚房裡,大灶早就燒好一大鍋熱水。我媽把雞丟進熱水裡,雞皮一豎起疙瘩,沒拔乾淨的雞毛也站起來,我媽繼續用小夾子把毛拔乾淨。
這是,我小時候,第一次目睹殺雞拔毛的整個過程。印象無敵深刻。
我天生是要當寫作的人,小時候,還有很多很特別的生活場景,包括我三叔公如何當乩童幫人解厄。還有三合院前擺出的18層地獄警世圖,一幅幅觸目驚心的。
雞與乩,台灣生活的小故事。